广西民族博物馆位于南宁市邕江之畔,是一座民族文化专题博物馆,2008年12月建成,占地面积130亩,建筑面积3.3万㎡。现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和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24年,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馆内藏品5万余件(套),包含铜鼓、纺织品、金银器、石器、竹木器、陶瓷器、化石标本、纸质文物等八大类别,基本形成系统完备的民族文物藏品体系。依托馆藏资源和藏品特色,突出展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的展陈思路,构建了以“BEIXNUENGX(贝侬)——壮族文化展”“穿越时空的鼓声——铜鼓文化陈列”“五彩八桂——广西民族文化陈列”(由“壮美家园陈列”“霓裳羽衣陈列”“匠心神韵陈列”“和谐乐章陈列”组成)等基本陈列为主线,“昨日重现——百年老物件展”“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专题展”“天工润无声——文物保护修复展”“骆越遗珍——左江花山岩画数字化展”以及各类专题临时展览为辅线的陈列展览体系,展览紧扣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全面、生动地展示中华民族共辟辽阔疆域、共书悠久历史、共创灿烂文化、共育伟大民族精神的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室外展示区——露天展示园,集中展示了广西世居民族特色民居建筑,开展民族文化非遗展演,是博物馆展示功能在室外的动态延伸,丰富观众的民族文化体验。
机构沿革
广西民族博物馆于2003年作为自治区政府重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项目启动建设,在2008年自治区成立50周年之际作为重大献礼工程顺利竣工,2009年5月对公众免费开放。馆内设14个职能部门,分别是办公室、人事部、财务部、党群工作部、陈列艺术部、藏品部、文物保护实验室、民族历史研究部、民族文化研究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社会教育部、信息技术部、产业开发部、物业与安全管理部。
藏品情况
馆内藏品5万余件(套),包含铜鼓、服装、银饰、织绣、石器、竹木器、陶瓷器、化石标本等。其中收藏古代铜鼓346面,是目前世界上收藏铜鼓数量最多、类型最全的博物馆;收藏纺织品1.86万件(套),涵盖广西12个世居民族,特色鲜明、体系完整;收藏有31个国家和地区的民族民俗文物3758件(套),对研究相关国家民族民俗提供了物证。
陈列展览
常设展览:“穿越时空的鼓声——铜鼓文化陈列”“BEIXNUENGX——壮族文化展”“昨日重现——百年老物件展”“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陈列”“壮美家园陈列”、“霓裳羽衣陈列”“匠心神韵陈列”“和谐乐章陈列”。其中,“BEIXNUENGX——壮族文化展”荣获“第十二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
临时展览:近年来,广西民族博物馆与国内外博物馆积极开展展览交流与合作,推出和引进各类优秀陈列展览。自2008年以来,共举办临时展览二百余个,其中包括引进国内外临时展览近百个。同时,作为广西民族文化对外交流的主要窗口,我馆积极策划筹备了广西少数民族服饰、织绣文化系列展览等极具广西民族文化特色的主题系列展览,远赴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贝宁、土库曼斯坦、斯里兰卡、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韩国、澳门、新加坡、斯里兰卡、贝宁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举办展览和文化交流活动,充分展示了广西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科学研究
广西民族博物馆是“广西文化及自然遗产保护与利用人才小高地”载体单位、“广西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与利用特聘专家”“广西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八桂学者”设岗单位,也是“中国古代铜鼓研究会”“广西左江花山岩画研究中心”挂靠单位,先后与四川大学、中山大学等重点院校共建教学科研基地,与广西民族大学、广西艺术学院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广西民族博物馆紧密围绕早期人类起源与演化、铜鼓、岩画、民居建筑、纺织品、生态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开展科学研究。近年来,科研人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3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9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科普读物、图录等40部。
社教活动
广西民族博物馆一直致力于优秀民族文化的弘扬和传承,在未成年人教育、节庆活动、展览推广等领域,紧扣陈列展览及民族文化主题,推出了“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壮丽八桂行•乐享中国梦”“非遗之夏”“博物之旅”“探寻壮美家园”等主题社会教育及研学活动,广受公众欢迎。同时,积极融合社会力量,整合多方资源助力民族文化宣传推广,开展“‘红石榴’民族文化进基层”志愿服务项目,足迹遍及广西区内外多个学校和社区。
文创产品研发
广西民族博物馆围绕服务国家战略、顺应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大势、立足广西,依托丰富的馆藏资源和研究成果,聚焦博物馆文创开发,先后开发了壮锦、瑶魅、广西12个世居民族卡通娃娃、花背带、花山岩画、鼓往今来、原生秀美、三角梅、纹创广西、民博建筑等十多个系列文创产品,共计800余种约10万多件,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高质量地传播民族文化、讲好广西故事。
文化品牌
广西民族博物馆成功打造了“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1+10’工程”“畅享民歌”和“广西民族志影展”等文化品牌。
“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1+10’工程”是广西民族博物馆与分布于广西各地的10个民族生态博物馆结成联合体。其中,各民族生态博物馆为广西民族博物馆的工作站和研究基地,同时借助广西民族博物馆拓展和延伸对外联系,从而实现两者互动互益的发展格局。这一创新性的建设模式被学界誉为具有可持续发展和推广借鉴意义的“中国生态博物馆第二代模式”。
“畅享民歌”是秉承八桂大地各民族“以歌言志,以歌传情,以歌会友”传统,面向全区开展的民歌传承活动。旨在挖掘原生民歌,保护并传承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自2010年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八届,先后有万余人参与,社会影响力深远,极大地丰富了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广西民族志影展”是广西民族博物馆创新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手段的重要举措,是讲述与传播多彩民族文化的重要阵地,影展自2013年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六届,正逐步发展成为一个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的国际民族志双年展。
Located on the Bank of Yongjiang River, Anthropology Museum of Guangxi (AMGX) is a special museum of ethnic culture and a gift project for the 50th anniversary of the founding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Covering an area of 130 Mu (about 86666.67 ㎡) and a building area of 33000 ㎡, it was completed in December 2008. Its main task is to collect, research and display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12 ethnic groups in Guangxi.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takes into account the cultural research, the collection and protection of cultural relics and the publicity and display of other provinces in China and all ethnic groups in the world. It is an important institution for the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of Guangxi ethnic culture and an important cultural platform for China-ASEAN foreign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At present, there are nearly 50,000 pieces (sets) of bronze drums, ethnic textiles and other collections, basically forming a national collection system with complete system, distinctive ethnic characteristics and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thnic cultural relics resources, the exhibition system with two basic displays of “Bronze Drum Culture” and “Colorful Guangxi” as the main line and the special exhibition system with distinctive ethnic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Guangxi as the auxiliary line is established. There are six permanent exhibitions, namely, Bronze Drum Culture Exhibition, Colorful Guangxi–Guangxi Ethnic Culture Exhibition, Zhuang Culture Exhibition, Chinese Culture Exhibition for Nationalities, Colorful World–Exhibition of International Ethnic Culture Collection and Yesterday Once More–Century Old Items Exhibition. Among them, Zhuang Culture Exhibition is the first large-scale special exhibition with Zhuang culture as the theme in China, and has been awarded Excellent Prize of the 12th National Museum Top Ten Exhibitions.
It is now a National Education Base for National Unity and Progress, National First-class Museum, National Civilized Unit, National Patriotic Education Demonstration Base, National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Research and Education Practice Base, and National 4A Tourist Attraction. It is an important window to carry forward the national culture and publicize the national policy, and the main position to publicize and display the national culture of Guangxi.
参观
开放时间 / Opening hours
每周二至周日免费开放(周一闭馆节假日除外)
开馆时间 09:00
停止入馆 16:15
清场 16:45
闭馆时间 17:00
Tue. – Sun. ( 9:30~17:00)
交通 / Traffic
公车信息:69路7:30-18:00,每日20分钟一班
地铁路线:3号线“青秀山”站,下车后可步行400米左右转乘69路公交车
南宁市旅游观光专线:南宁国际旅游集散中心——广西博物馆(文物苑)——五象光场——会展中心——琅东车站——东南亚美食街区——瓦窟古庙——广西民族博物馆——南宁孔庙——南宁大桥——青秀山风景区——滨湖广场——民族广场———澳门街——南宁国际旅游集散中心
参观指南 / Visitor Guide
一、开放时间
第一条 周二至周日9:00-17:00(16:15停止入馆,16:45清场),周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第二条 如因工作需要调整开放时间,我馆将提前在广西民族博物馆官网、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发布开放信息。
二、入馆方式
第三条 个人预约可携带身份证、社保卡等有效证件通过闸机检票入馆,或关注“广西民族博物馆”官方微信公众号线上预约核验二维码入馆。
第四条 无法使用智能手机进行线上预约的老人和境外游客,可凭本人身份证原件或护照原件(出入境通行证),配合工作人员查验及登记相关个人信息后入馆。
第五条 团队预约可关注“广西民族博物馆”官方微信公众号,点击“团队预约”—“入馆手续”后获取发函模板,发函成功后,于预约日当日凭函原件和联系人身份证原件,由我馆工作人员确认信息后入馆。
第六条 现役军人、消防救援人员、残疾人、65岁以上老年人无需预约,携带本人身份证原件,由我馆工作人员安排走绿色通道入馆。
三、讲解服务
第七条 提供定时免费讲解及各种自助导览服务,也可自愿选择人工收费讲解。如需人工讲解服务可提前1-7天通过“广西民族博物馆”官方微信公众号,或在微信搜索“广西民族博物馆讲解预约”小程序预约讲解。专职讲解收费标准:普通话讲解100元/场,其他语种(英语/泰语)讲解150元/场,讲解时长50分钟。
第八条 如不能按期参观,需至少提前30分钟在“广西民族博物馆讲解预约”小程序内取消预约,否则视为爽约,订单自动取消;超过预约时间15分钟仍未到达游客服务中心确认者视为爽约,订单自动取消。一个月内爽约累计达3次的账号,从当日起限制预约3个月。最新预约规则以小程序“讲解须知”为准。
四、入馆须知
第九条 请在预约时段准时到馆,配合工作人员指引,出示预约码或有效身份证件,经安检合格后有序入馆。
第十条 入馆请自觉接受安全检查,请勿将各类管制刀具、易燃易爆等禁限物品或宠物带入场馆,醉酒者、衣冠不整者谢绝入馆。
第十一条 未满14周岁(含)的青少年须在成年人陪伴下入馆。老年人及行动不便者须由家属陪伴入馆。
五、观展须知
第十二条 请勿大声喧哗、触摸展品或倚靠展柜,爱护展览设施及其他公共服务设施。
第十三条 禁止饮食或吸烟,请维持好展厅内参观秩序和良好参观环境。
第十四条 禁止使用闪光灯、自拍杆和脚架。
第十五条 在监护人陪同下,婴儿车和轮椅可在场馆中使用。本馆免费提供手动轮椅。
第十六条 未经批准,禁止进行讲学、表演、社会调查、商品售卖、采访、商业性拍摄、自媒体直播、录播等非参观活动。
第十七条 未经批准,禁止非本馆工作人员在展厅使用麦克风开展讲解及观众引导服务。
六、安全须知
第十八条 禁止在场馆内奔跑追逐、攀爬躺卧,并请照顾好老人和孩子,共同维护良好的参观秩序和参观环境。
第十九条 禁止在扶梯上坐卧、玩耍、逆行、奔跑,以及推行轮椅、婴儿车等危险行为。
第二十条 本馆属于禁飞区,禁止放飞低、慢、小各类飞行器,请严格遵守规定,违反规定造成的一切后果由游客本人承担。
第二十一条 如遇各类突发事件,请服从工作人员指挥。
- The opening hours of the museum should be 9:30—17:00.
- People who are disheveled, drunk or suffering from mental disorders are not allowed to enter. Visitors with pet, explosive, flammable, or any other dangerous items are not permitted to enter.
- Visitors with bags shall go through security check.
- Museum guide reservations should be made a working day ahead. Group visit should make an application 3 working days ahead. Our museum will arrange it for you according to our regulation.
- Preschool children, pupil, the elderly or people with mobility difficulties may only enter the museum with accompany of adults.
- Please take good care of the exhibition facilities and other public facilities. Do not touch the exhibits and other fragile items. Smoking, flash photography or fire are prohibited in the exhibition areas.
- Keep the clean environment and sanitation. Be a polite visitor: No spitting. No littering. No climbing. Keep off the grass. Do not pick flowers.
- No sale, leaflets distribution or poster here without permission.
- Ac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national law and the relevant regulations of this museum. Any damage of the public property should be compensated according to the cost and any harm to others will bear the corresponding legal liability.
便民服务
- 免费服务项目
电子自动寄存:一楼大堂游客服务中心可向观众免费提供
便民药箱:一楼大堂游客服务中心可向观众免费提供
婴幼儿童车:可凭有效证件或200元押金办理借用手续,使用后退还
老年轮椅:可凭有效证件或200元押金办理借用手续,使用后退还
拐杖:可凭有效证件或50元押金办理借用手续,使用后退还
雨伞:可凭有效证件或50元押金办理借用手续,使用后退还 - 有偿服务项目
人工讲解服务
自助语音导览讲解器服务
联系
地址 / Location
南宁市青秀区青环路11号
No.11 Qinghuan Rd, Nanning,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邮编 / Zip code
530028
电话 / Tel
+86 771 2024599 / 2024322
传真 / Fax
2024322
邮箱 / Email
gxmzbwgbgs@amgx.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