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画院(成都市美术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下同仁路80号,成立于1980年,是改革开放后全国第一批由政府组建的从事书画创作、美术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的专业艺术机构。画院占地2238.54平方米,建筑面积1744平方米,展厅面积800平方米。
画院常年举办艺术展览、公益讲座,开展艺术创作活动,是成都市重要的文化艺术名片。2010年成都画院加挂成都市美术馆牌子,2020年加挂成都市天府美术馆、成都市当代艺术馆牌子,2021年成都市天府美术馆、成都市当代艺术馆两馆正式建成开馆,同年成都画院琴台艺术馆改造完成并开放,实现了四块牌子一套班子,一馆多区、统一运营,开展艺术展览、美术创作、艺术收藏、学术研究、公共教育、艺术交流、文创开发等公共文化服务活动。
历史沿革
成都画院的前身可追溯至一千多年前,后蜀主孟昶在成都建立的“西蜀翰林图画院”,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家画院”。中国国家画院编纂的中国画院史中,也视“西蜀翰林图画院”是为我国画院制度的始祖。而当时主管翰林院事的成都画家黄筌,还开创了中国绘画史上第一个画派——“黄筌画派”,对中国院体画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
1980年,成都画院成立。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批成立的政府画院,也是四川最早的现代公立画院。画院院址占地2238.54平方米,其建筑外形为清末川西民居典型四合院建筑,风格古朴而典雅,2007年被批准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自成都画院成立之初就建立起国画、油画、版画的多画种格局。40余年来,画院先后选送了上千件艺术作品参加国内外各种类型的美术展览,100多人(次)先后获全国美展金奖、银奖、铜奖、中国油画艺术奖、黄胄美术奖、徐悲鸿美术奖、全国书画院百佳书画家奖、优秀作品奖、佳作奖,以及蒙特卡洛国际艺术大奖赛摩纳哥政府奖等。
2010年,成都画院加挂成都市美术馆牌子,两块牌子一套班子运行,增加了美术馆的公共文化艺术服务职能。主要职责为开展艺术展览、艺术创作、艺术品收藏、艺术研究、公共教育、艺术交流和艺术惠民等公共文化服务活动。成都市美术馆举办的公益展览、讲座、公教活动多次被文化和旅游部评为全国美术馆优秀展览、优秀公教提名项目。
2020年,加挂成都市天府美术馆、成都市当代艺术馆牌子,2021年成都市天府美术馆、成都市当代艺术馆建成开馆,成都画院琴台艺术馆改造完成并开放,四块牌子一套班子,一馆多区、统一运营,开展艺术展览、美术创作、艺术收藏、学术研究、公共教育、艺术交流、文创开发等公共文化服务活动。以天府艺术公园内两座新的场馆——成都市天府美术馆、成都市当代艺术馆为成都市美术馆的核心展区,成都画院为艺术创作研究基地,成都画院琴台艺术馆作为公众美育教育的社区延伸,四个场馆从不同角度关注艺术的历史与现状,连接传统与当代、国际与本土、殿堂与社区,展示城市艺术发展,普及公众美育,开展文化交流,推动成都美术事业持续繁荣发展,全面展现成都作为世界文化名城的艺术文化软实力。
建筑特色
成都画院(成都市美术馆)整体风格为清末民初的川西民居宅院风格,占地面积2238.54㎡,建筑面积1744㎡,展厅面积800㎡。2007年被评为第七批“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成都画院(成都市美术馆),地处宽窄巷子历史文化保护街区,所在地青羊区下同仁路80号及周边的区域自古就是成都重要的宗教聚集地和文化中心,目前的院址唐代时曾是严真观,清代为关帝庙。现有的建筑为上世纪80年代初,将原位于署袜街的静安旅馆(原陕西会馆)和红星路附近的叶家祠堂迁移合并复建于此。整体风格为清末民初的川西民居宅院风格。2007年被评为第七批“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成都画院的建筑基本为中轴对称,三进院落与葱郁的银杏古木相互掩映,和浓厚的人文底蕴融为一体。
参观
开放时间
09:00 – 17:00 / 16:30 停止入场
(周一闭馆,节假日除外)
门票信息
成都画院(成都市美术馆)执行免预约政策,无需预约,免费开放,实行实名刷身份证进馆。
联系
成都画院
地址:青羊区下同仁路80号
电话:028-8663 3677
成都画院 · 琴台艺术馆
地址:青羊区琴台路204-208号
电话:028-6210 1040